昨天有阿里巴巴钉钉投资入股蓝凌软件,今天有腾讯与泛微展开合作。企业服务市场又轰轰烈烈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。在这两场合作中,有许多有意思的事情,值得观察。

 

钉钉成熟,生态竞争开始

 

从这些合作可以看出,企业要么成为生态的一部分,要么成为生态,无路可选。以后竞争也是发生在生态和生态之间,而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。

生态有什么好处?能为客户提供“自下而上”的全产业链的价值。最简单的例子来说,企业选择阿里系之后,硬件层面有阿里云的生态,企业服务有钉钉的生态,基本能满足所有企业(无论大中小规模)的任何要求。而且阿里云和钉钉之间的无缝衔接消除了企业的隐私、安全的顾虑,客户为什么不选择这个生态呢?

客户的选择就是厂商的方向。如今2B企业服务市场成规模的只有阿里系了,腾讯系还需要加油,毕竟在云和企业服务市场中,差距在这里放着。

这里再说一下钉钉,它的崛起路径和一般的SaaS软件不一样,可以说“一群不懂2B服务的人”以互联网的方式“摸爬滚打”竟然做成了大多数SaaS软件、传统管理软件厂商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,竟然成了生态。比如,2B市场典型的问题是,要做大B还是要做小B?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是路径选择,包括资源的投入、技术是否支撑、开发和实施团队、售后团队、地推团队等各个层面,最要命的是,只有一次选择机会,不可能同时进入两个赛道,毕竟企业资源有限,生存是第一性。

而钉钉绕过了这些问题,通过试探着做生态、推出硬件等行为,摸索出自己的道路,当然有“不差钱”的因素,背后其实是以客户为中心,不断摸索2B领域新玩法和新边界,不断试着战略布局,成了生态核心。

从最近几次投资与合作来说,钉钉成熟了。它不再是一个单点应用,也不是一个纯粹的SaaS应用,它的野心更大,要做2B企业服务的生态。这意味着,不要纠结它的核心是大B还是小B,不用考虑它卖产品还是卖解决方案还是卖企业服务的硬件,一旦它构建了生态,专业的人交给专业的事情去做,这就足够了。

当前,钉钉的首要任务是,找专业的团队融入生态之中,这最重要。

 

为什么是蓝凌?

 

在生态的战略之下,钉钉找到蓝凌是顺理成章的事情。

我并不认为钉钉缺乏服务大企业优势,这不是它想做的事情。服务大企业等于要用产品和解决方案、以及大量的专业人员等资源进入这个市场,这和其他SaaS应用的路径没有什么差别。没有积累没有人就没有经验,钉钉何苦做这种事情?

钉钉现在有700万企业用户,随便导入一点流量,就能够养活垂直领域的几个厂商,这也不难。困难的在于,如果真要野心很大,要让中国近5000万企业都拥有钉钉这款应用,就不能将眼光放在某一个具体的产品中,而是如何成为平台+生态。

这也是和蓝凌合作的原因之一,是战略投资、是融入而非简单的导入流量和培养自己的“嫡系部队”。

再来看蓝凌。这是一家有17年经验的老牌管理软件厂商,一直是盈利的,在大中型企业中有丰富经验,在协同软件中也名列前茅。

可以说,蓝凌也不缺钱,不缺产品,更不缺客户,它缺少的是一个更大的平台,能够将自己的经验复制出去,可以服务更多的客户,只有这样,它才能做得更大,脱离原有的赛道,进入新的格局。

 

是融入而非连接

 

两者的合作从钉钉刚成立时就开始。当时蓝凌专门派出团队驻扎在钉钉,一起研发产品,主攻协同管理软件。随后进入很长时间的“相互观察期”,两者不断交流在企业服务市场、产品和技术、客户之间的体会和趋势走向。

经过三四年相互磨合,尤其是对企业服务市场的价值观一致,才有了 “使命级别的战略投资”。

钉钉也在反复强调这个概念,是战略投资,是融合而非连接。如果是连接,那么导入流量即可,既可以帮助蓝凌成为更大的公司,而钉钉则收获了更多的大企业客户。但这种连接非常脆弱,都是建立在短期的利益至上;而融合不会,是长期战略。

具体一点来说,两者将在资源、产品、技术、客户等全方位的融合。其实两者去年就开始认真谈投资的事情,经过长达半年多的流程和细节讨论之后,今天才算是真正落地。

据透露,双方将很快推出一系列的产品,具体是什么,暂时保密。估计又是一个不按照常规出牌的产品。

 

腾讯系还需加油

 

那么以后,钉钉这个生态还会成为多大,它需要什么样的公司?

可以肯定的是,它还会持续通过这种战略投资的方式,进入更多类似蓝凌这样的公司。如此一来,它就能够在各个垂直的领域站稳脚跟,一心一意缔造生态,研究更多的商业模式。它的技术、资金和市场玩法,可以与蓝凌这样的公司相互配合与互补,进入更为广泛的2B企业市场中,也会有更多好玩的做法。毕竟,这个市场的整合刚刚开始。

其实,像泛微和腾讯之间的合作属于哪一种类型也值得观察。如果两者仅仅在在传统IT的范围之内合作,还在纠结产品和技术,IT的服务范围和客户满意度,那么肯定是不够的。毕竟,现在早已经进入云时代,移动和社交正在重塑企业内外部的关系链,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来临。像蓝凌这样的公司,如果也仅仅固守在软件时代的思维模式,也必然不会和钉钉长达3-4年的合作关系。

这背后是战略思维的方式:究竟用新方法还是用老方法来解决新问题?技术背后隐含的战略指向太重要了。

从这一点来说,钉钉一开始就是构建在云端,用新技术缔造了新的生态,采用互联网的方式不断迭代。而进入它的生态圈,也会将“传统软件”的帽子甩掉,重新成为一个生于云端的应用,再次进化。这可能就是钉钉带来的“马太效益”。

所以,如果以后继续看到钉钉不断战略投资,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。唯一值得期待的是,与这些战略投资的合作伙伴深度融入之后,究竟还有什么好玩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呢,还能将整个企业服务市场带向何方?

这一场竞争刚刚开始。 ')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