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驱动时代,商业智能(以下简称“BI”)依然是一门好生意,因为,没有哪一个行业、企业能独立于数据之外。尤其是当前大模型的火热,海量数据的价值有待挖掘,BI便成了“刚需”。

那么,什么样的BI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价值?

大数网采访部分信息化负责人得知,一是产品层面,这家厂商的产品够不够完善,好不好用?能不能满足企业对BI的“既要、又要、还要”?二是战略上,这家厂商“素质”如何,包括是否具备长期战略,在产品、服务上的投入以及自身定位是否精准等。

这两点放在一起是强调长期主义,看BI厂商能否在助力企业当下商业智能的同时,与企业一起走向未来。

按照这样的标准衡量下来,应该没有几家。从行业调查来看,帆软是中国BI市场绕不过去的一家。

IDC的报告显示,帆软在2022下半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市占率21.2%,位列第一,且连续六年居榜首;在Gartner发布的《2022年分析与商业智能平台魔力象限报告》,帆软继2021年被提及后,再度被该份Gartner报告列为“Honorable Mentions”(荣誉提及)之一,这也是国内唯一被提及的独立BI厂商。

仔细回顾帆软整个发展历程,从报表起家到商业智能赛道市占率第一,再到发布简道云,稳步成长为双赛道第一,如何在不确定的客观环境中实现快速增长,并长久地引领行业?针对这个问题,本文做以下几项深度探讨。

  • 行业视角:帆软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?
  • 客户视角:帆软成为客户心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
  • 帆软视角:自我判定与未来规划是什么?

行业视角,这家BI公司很不一样

国内外,BI厂商很多。国外有Tableau、Microsoft、Qlik、Oracle、IBM等,国内也是百花齐放。

业内人看来,众多的“竞争者”中,帆软是个独特的存在。

缘何有此判断?

在不少同类厂商争先恐后融资的情况下,帆软独树一帜,自成立开始就定下了“永不上市,利润共享”的原则。要知道,帆软员工有1900人,年销售额也不低,在市场上却远比同规模的软件企业低调。

在本届智数大会上,帆软CEO陈炎也分享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。2022年,帆软实现了逆势增长,公司利润1亿多,年终奖高达8000多万,但因客观原因限制,内部分配未达预期。为此,他选择从自己应得的利润中拿出大部分作为给团队的分红,在最艰难的2022年,他个人的年终所得不到十万元。这放在行业里绝对没有第二家。

而且,从行业看,帆软够“资深”。帆软成立于2006年,属于较早切入BI市场的厂商,是首个解决中国式复杂报表难题的厂商,引领了自助式BI的发展,同时也是第一个提出布局BI全场景能力的厂商。报表工具FineReport、自助数据分析工具FineBI以及简道云,每一个都是“王炸型”的产品。

最难能可贵的是,帆软没有停止思考和成长。

在智数大会上,帆软CEO陈炎讲到,在一次资料回溯中,他发现早期有个千万级的项目,但因未同步至帆软内部信息管理系统,致使100多万过期未收回。他认为,“这是一次值得‘反省’的教训,不仅是损失百万利润,更是在提醒我们,自己内部的数字化建设还不够。”因此,用数据说话是陈炎对今年所有共事同学的强制要求。

由此可见,帆软在BI行业确实很特立独行。在运营模式上更加强调“利益共享”,对不足毫无掩饰,敢于自我反思。在战略上,专注BI赛道,精细化打磨产品与服务,并再度完成了能力的整合升级。

客户视角,帆软因坚持长期主义,可共成长
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放在BI行业,就是要在具体的合作中拿出真本事、真服务。

但说实话,BI市场的竞争者不少,大家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,且市场盘子就那么大,只有做得好,客户才能认可并长期合作。

在本次大会上,几个客户现身说法,让我们看到了帆软的实力。

艾比森将AI和BI结合,搭建了一体化ABI经营分析平台。具体来说,就是将报表工具FineReport和自助分析工具FineBI融合应用,以此实现企业多系统数据整合、所有业务流程化、内外精益协同、业财自助分析等,加速自身数字化、移动化、智能化的进程。

日化品牌立白十分重视数字化工具的应用,认为业务决策应该按数据说话。比如,如何加强分销?产品什么时候推出更好?哪个经销商应该收缩数量?这些决策需要数字化思维。基于先进的数据理念,立白携手帆软逐步完成了业务线上化、数字化、平台化、智能化,盘活了企业数据资产,成长为今天家喻户晓的日化品牌。

赛力斯在2020年时开始挑选平台,他们挑合作伙伴有三个考虑:一、公司未来战略方向是什么,能否在产品上持续投入,只有符合的才能够成为长期的伙伴。二、产品性能是否可以支撑上千人的并发使用,一旦遇到问题,有没有专业团队能快速支撑;三、产品功能是否完善,涵盖数据仓库、数据集成、数据分析板块,做到真正的“一站式”。

从性能以及团队支撑性和战略上对比下来,帆软是完全符合赛力斯未来发展路线的BI厂商。

从这几个案例可以看出,帆软十分地懂客户,懂客户当前的痛点,也能前瞻性地懂客户的未来。

这一点很重要,因为,所谓数字化转型,必然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,一次性服务或者短期服务的模式早已不适用。因此,提供服务的厂商要能跟上客户脚步,在客户需要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挺身而出,切实帮助客户成长。

帆软视角,迎接未来,让数据成为生产力

大数据赛道,考验的是软硬双实力,既要能埋头做出好的产品,还要能抬头仰望星空,看清未来的路。Gartner曾经在报告中指出,软件选型还要考虑项目实施、技术服务等软性指标。

帆软自我定位明确,就是专注于数据BI。也因为专注,帆软能敏锐地感知市场变化,并快速跟上。

那么,当前,帆软感知到了哪些新变化?又将如何应对?

一、产品一体化。当前,数据中台、数据孪生等新概念已经在各个行业开花,企业需要打通数据,实现统一运维管理以及多应用融合,本质是以一体化的产品实现数据中台的共享、复用和协同。因此需要用功能更加强大的BI工具承接这些新应用、新功能。

帆软在产品一体化方面将下大功夫,做到三大融合,数据互通融合上,帆软有自研存储引擎,带有少量存储、计算加速,能实现数据统一管理,最典型的就是数据可以通过FR分析;部署集成融合上,上线运维平台,一键安装各个产品,实现了20多个功能,比如链路追踪,可以定位出卡顿位置;应用层融合上,做到多产品丝滑集成,实实现统一通讯录、统一认证。

二、从业务、场景出发。现在,企业运营的场景特点更加突出,不同的业务、不同的场景对BI的要求各有不同,因此,脱离业务场景的BI工具是没有价值的,只有懂“业务”中的逻辑和运行模式,才能更好地挖掘出数据中蕴藏的价值,加速企业智能化决策,帮助企业更好地对业务进行经营管理。

帆软依托26000家客户、89000个信息化建设项目,在场景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经验。典型的如“E数通”,能帮助电商行业实现从数据获取到分析,涵盖选品规划、供应链运营、广告营销、客户运营、财务核算等多种业务场景。

三、全方位咨询与服务能力。产品只是服务的开始,全流程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咨询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对BI厂商的新要求,因为,在数字化转型中,企业的问题不是一次性解决的,或者说,随着业务的发展,又出现了新的数字化需求。因此,除了提供产品和基础服务,企业还要求厂商具备咨询能力,能“陪伴”企业成长,随时解决IT向业务推行的痛点。

帆软也创造性地提出了数据人才解决方案,面向企业决策者、业务骨干、数据分析师等群体提供人才诊断、培养、评估服务,让企业真正用好BI。

而面向未来,帆软有更大的“野心”,在本次大会上,陈炎明确提出帆软的目标是,成长为全球第一的数据公司。

这样将“野心”摆在台面上的企业很少。但笔者对帆软这样的野心很是理解,作为BI市场的第一梯队,帆软有毅力、有能力不断向上、向前。更重要的是,帆软懂客户的痛点和需求,能在切切实实的服务中让企业用对数据,用好数据,让数据成为生产力。

总结

很感慨,2023年大家都不容易,整个大环境向下的压力巨大,各个行业、各个厂商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,有的已经倒下,有的还在苦苦挣扎,生死存亡一瞬间。

帆软因为坚持长期主义,踏踏实实打磨产品,认认真真做服务,在2023年依旧稳步向前,对未来的规划也很有说服力。

因专注而专业,因专业而领航,因领航而更克制,在外界看来,这是一句非常适合帆软的描述。虽然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,但选帆软这样的合作伙伴相伴,困难会少一些,转型进程会快一些,因为坚持长期主义,才能有未来。

今年智数大会,帆软也基于自身17年行业深耕经验,总结出了一本精选标杆案例集和一本行业场景白皮书,内含29套业务场景解决方案、58张数字化架构图、28家全行业头部标杆企业转型实践。现已开发下载,微信搜索大数网即可了解更多详情。